這位名家的山水瀑布圖,看著就很清涼!

國畫藝術
2022/6/18
魏紫熙(1915—2002),著名山水、人物畫家,原名顯文,生于河南遂平,現代金陵畫派山水大家之一,其筆墨凝重質樸,畫風蒼秀齊出,婀娜中見剛健之氣,婉媚外顯遒勁之韻。
老松、長瀑、峰巒、泉鳴.....
欣賞山水畫大家魏紫熙筆下瀑布,給人的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是心靈的洗滌。
魏紫熙早年專攻山水畫,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畫人物畫為主,在他六、七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化在現代人物畫的創作中。人物畫創作是偉大時代對魏紫熙提出的要求。任何一個藝術家都不可能離開時代環境的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以為“超越時空”,只不過是欺人之談而已。魏紫熙不負時代厚望,在中國現代人物畫的創作上作出了巨大貢獻,無愧為中國現代人物畫的奠基者之一。人們不會忘記他所創作的《溫課》《渡口》《報礦》《煦風》等一系列中國人物畫新作,更不會忘記《風雪無阻》在新中國人物畫發展過程中不可動搖的里程碑地位。
魏紫熙以山水畫名世,有深厚的傳統功力,正因為如此,他的人物畫人景并茂,意境深邃。人景山水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曾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豐富寶貴的遺產,但是舊有的形式和傳統怎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呢?這對每一位畫家都是一個嚴峻的課題!耙皇稚煜蛏,一手伸向傳統”,這是魏紫熙的信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一個正確的理念才能導致正確的行動和實踐,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可能結出無愧于時代的碩果。
魏紫熙的山水畫特征如下:
—、確立了知山樂水的圓覺之境:山水畫的緣起,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梢哉f,青綠山水的標樹確立了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基調:閑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時這一認知成為立信的基準)。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圣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以終成情性。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種精神,是素樸生命哲學的藝術體現。中國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找到了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二、確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蘊之理:中國古典最為重要的一個美學命題是愈小而大。我們在古典分析時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的美學品德,就是對愈小而大這一命題的藝術理解。實際上,這是中國人用特殊的視錯覺審視圖像的藝術。我們一再說的中國畫咫尺千里法則,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藝術揭示,它除了告知我們哲學以外,還告知我們一個極為獨特的透視原理,它讓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情境中知覺物我合一、象于無形的一種特殊的大象與大音,若說中國畫的感動,最大的致因莫過于此。
三、確立了學科表現的語法規則:任何一個畫種,要想獨立于藝術之林,在語法結構上滿足復雜性與豐富性的要求。即本書多次強調的,必須藉助復雜的視錯覺結構實現自然物象的簡化。青綠山水的歷史意義在于:一方面它讓繪畫從宮室壁畫的人事為用、宗教理說中解脫出來,讓山水不再成為人事宗法的環境與陪襯,成為主要的精神寄托。另方面他在表現語言上第一次為山水畫定立了法度規則,系統地在構圖、設色、樹法、石法、水法、筆法、論說上進行了建樹。應該說系統的有學術的山水畫認知從這一時段起才真正進入了廣延與深刻。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