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設計師必看: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設計新媒體平臺
2022/6/20
藝術的超越性與現實性之間的日趨激烈的時代張力,我們的藝術界是否還相信,是否還有勇氣與愿景去構建一個屬于共同的未來。
--當代藝術策展人 孫冬冬
2022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主題展覽助理策展人
什么是威尼斯雙年展?
What isLa Biennale di Venezia?
全球第一個雙年展“雙年展之母”
西方藝術的風向標
首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行于1895年,自1907年起,隨著威尼斯雙年展從全國藝術雙年展擴大為國際藝術雙年展,至今已成了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和值得關注的建筑設計大展(奇數年為藝術雙年展,在偶數年為建筑雙年展)。
2019威尼斯雙年展Lorenzo Quinn巨型石手 David M. Benett/Dave Benett/Getty Images for Halcyon Art International
為什么設計師必看?
Why should designersvisit it?
威尼斯雙年展為人類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塊面向世界播放的屏幕,不論是藝術還是建筑展的策展人,都以超前的思想鼓勵每位觀展人重審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并從中激發出更多的思考、創意和可能性。
歷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策展人為普利茲克得主
往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場
對“現代精神”,即新的藝術可能性的探索精神的鼓勵,始終貫穿雙年展根本的宗旨。
2019威尼斯雙年展Chromo Sapiens by Shoplifter / Hrafnhildur Arnardóttir 冰島館
意大利,在這開啟文藝復興的國度,孕育出黃金般的古典藝術。而威尼斯這一古典藝術重鎮,是各國藝術家朝拜之圣地,展現著意大利之藝術主導地位。
2018威尼斯雙年展 Chiharu Shiota日本館 THE KEY IN THE HAND
2022威尼斯雙年展
展覽總覽
2022威尼斯雙年展官方開幕視頻
第59屆
2022年4月23日 - 11月27日
58個國家 210多位藝術家
2022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館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心展覽 “夢之乳”由紐約高線藝術館館長兼首席策展人Cecilia Alemani策劃,將重點突出圍繞 “身體的表現及其蛻變;個人與技術之間的關系;身體與地球之間的聯系”等問題。
2022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Cecilia Alemani
上|2022威尼斯雙年展海報設計,及靈感來源 Bendígame Mamita, Bless me Mommy,1977
下|《The Milk of Dreams》插圖 |該系列畫作被改編為兒童讀物,并在2017年推出英文版
“夢之乳”參考了已故藝術家Leonora Carrington的小說,并立足于本世紀中期在歐洲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女性超現實主義和先鋒派藝術家的許多貢獻,以及她們對當代藝術的遺產。故事從群體壓力、流亡生活到逃離既定身分的束縛,探討著大環境與內心的沖突。
2022威尼斯雙年展獲獎國家館--英國館(圖中為1號展廳)
左|2022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藝術家Simone Leigh
右、下|Zendaya x Simone Leigh
威尼斯雙年展設置當代藝術貢獻金獅獎、國際威尼斯獎、國家館獎等獎項。今年英國館及藝術家Simone Leigh贏得了最高獎項金獅獎,同時將特別榮譽獎得主授予藝術家Lynn Hershman Leeson和Shuvinai Ashoona,鼓勵女性藝術家和不同人群表達自我,由此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時隔三年后,雙年展強勢回歸,這個盛大的藝術節日,在受到了來自新時代的深刻影響,在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種種挑戰所塑造。
獨 家 精 選
12個國家展覽
5場城市展
百余件藝術作品
……
2022威尼斯雙年展
精選5場城市展
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城市展
雙年展開幕期間,整個水城威尼斯承載了這場盛大的藝術盛會,同期多位藝術家會在威尼斯的美術館和基金會中舉辦大型展覽。這些藝術機構中包括了由安藤忠雄操刀的格拉西宮、海關藝術博物館,及David Chipperfield改造的檢察院等。
01
Anish Kapoor在威尼斯
策展人:Taco Dibbits
地址:Gallerie dell’Accademia 和 Manfrin宮
這場名為“Anish Kapoor在威尼斯”的個人展覽,在威尼斯Gallerie dell'Accademia和近日Anish Kapoor基金會收購的Palazzo Manfri宮殿中舉辦,共包括約60件作品,分為兩部分。
展覽把回顧性元素與全新作品相結合,并將混亂的血紅色裝置與精確的Vantablack雕塑相結合。這是英國藝術家第一次在阿卡德米亞美術館獲得大型展覽的榮譽,也是為了慶祝Anish Kapoor基金會最近收購了18世紀的曼弗林宮。
在一個巨大的歷史建筑空間,雙層挑高的的壁畫舞廳,擺滿了他的裝置作品從加農炮中射出的混亂的血紅色蠟團炸在白色墻體上,覆蓋在巨大的金屬塊上,堆積成類似器官的形式,并從天花板滲出,讓畫廊變成了一個令人屏息的血腥戰場。
向右滑動逛逛展
“繪畫是賦予物體以外觀,
而我在賦予物體消失的屬性!
Vantablack是一種可吸收99.96%可見光的納米涂層技術,是最強烈的黑色吸光涂層。從正面看,黑色的無底深淵虛空看起來是二維的。當視角改變時,它們顯現出固體三維形狀。
這些作品存在于一個時間性連續敘事,觀眾被邀請見證這些物體在其生成過程中。形式、顏料、透視、光線及其缺失,在這種創造性的研究中,促進了與博物館中偉大的威尼斯文藝復興大師的藝術進行刺激性對話。
02
第二十次繪畫行動
20TH PAINTING ACTION
藝術家:Hermann Nitsch
地址:威尼斯Giudecca島
時間:2022.4.18-7.20
第20次繪畫行動是奧地利畫家、行為藝術家Hermann Nitsch的最后一次大型展覽,在威尼斯朱代卡島的Oficine 800展出,這位標志性藝術家60年前曾代表美國參加過雙年展。
Installation photo Hermann Nitsch, 20th painting action Vienna 1987 – Venice 2022
2022年4月18日,Hermann Nitsch在他威尼斯展覽的前一天因重病后安然離世,享年83歲。在這位維也納行動主義創始人之一的一生中,Nitsch試圖不斷突破藝術界限,結合水果和鮮花,血液和內臟等材料,將繪畫,表演和儀式聯系起來。
Installation photo Hermann Nitsch, 20th painting action Vienna 1987 – Venice 2022
1938年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二戰飛揚的炮火伴隨他走過童年時光,戰爭為他帶來極深的影響。追求 “給眼球以暴擊”的藝術表達,他只求觀者能強烈地感受生活的全面擁抱。盡管有種種阻力,他仍堅持他的融合所有藝術的想法,讓他成為20世紀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人物。
Hermann Nitsch作品
受Art Informel的影響,他在1960年11月18日進行了他的第一次行動藝術,在這種情況下,繪畫不再描繪畫面之外的任何東西,而是表現純色、直接的姿態和緊湊的時間性。他的畫作表現了“畫面表面上的行動的視覺語法”。
Hermann Nitsch 20th painting action 18.-21.2.1987 Secession, Vienna Hermann Nitsch Photo: Heinz Cibulka
“我想展示紅色液體的溢出、噴射、涂抹和飛濺如何喚起觀眾感官的感覺!盢itsch創造了為所有的感官服務的完整藝術作品,擴大傳統繪畫和戲劇語言,把位于藝術演變之初的崇拜帶回了當代藝術,讓藝術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03
Persistence
策展人:Cecelia Alemani/Julia Bryan-Wilson
室內設計師: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地址:Procuratie Vecchie, Venice
向右滑動逛逛展覽空間
一張藝術家Louise Nevelson攝于1976年的照片,占據著 成為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象征。著名女性藝術家Louise Nevelson以二戰后以來60多件作品,在她代表美國參加1962年威尼斯雙年展60周年之際,回歸雙年展。
展館檢察院Procuratie Vecchi是圣馬可廣場上的一座古典風格建筑,由米蘭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筑事務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Milan)監督室內重建后。展覽是建筑自建成500年以來首次向公眾開放,古老而新穎。
Nevelson的雕塑作品多以紐約市的街道上打撈廢棄的木頭零件、家用物品和建筑裝飾品等非傳統材料,在模塊化的堆疊以及統一的涂抹顏色,反映著社會、宗教和個人問題。
優雅、莊重和宏偉的黑色是她在雕塑作品中最常使用的顏色。啞光黑漆涂層,從遠處看如堅實的平面,以節儉的建造方法,及對大膽形式姿態的實驗,加以對色彩的深思熟慮,呼應了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迷戀,以及藝術的復雜性。
04
Apollo,Apollo
藝術家:Katharina Grosse
地址:Espace Louis Vuitton Venezia
時間:2022.4.27-11.27
藝術家Katharina Grosse在威尼斯路易威登空間“La Couleur en Fugue”群展中,展出閃亮的彩虹色裝置,流動的、棱鏡狀的織物戲劇性地覆蓋著物體,喚起人們的沉思。
Katharina Grosse作品
“威尼斯的城市肌理是如此密集和多層次,我決定將路易·威登威尼斯空間變成一個黑盒子,以建立一種既遙遠又親密的感覺!
--Katharina Grosse
裝置像一個單一的、流動的金屬網織物,從墻壁流動到地板。水、玻璃、絲綢和水磨石馬賽克瓷磚,其閃亮的反射色彩的沖擊力,與黑色內飾和空間中的特殊照明產生強烈對比。
“噴漆就像漫游的、不聚焦的人眼一樣,它能夠占據任何可觸及的表面!边@幅作品將顏料釋放出來,擺脫了畫布的有限范圍,消耗了周圍的空間,如墻壁、地板和天花板,讓繪畫不僅跨越了既定的畫面邊界,更跨越了由賦予物體所定義的固定輪廓。
05
“燃燒-照耀-飛翔”
BURN SHINE FLY
藝術家:UGO RONDINONE
策展人:JAVIER MOLINS
地址:威尼斯SAN GIOVANNI EVANGELITA學校
時間:2022年4月20 -9月17
在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之際,創立于1261年的Scuola Grande San Giovanni Evangelista學院舉辦了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大型作品個展。在這威尼斯最古老且最重要的學校之一,由15世紀威尼斯雕塑家和建筑師Pietro Lombardo設計的氣勢恢宏的雕塑石門,將街道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四合院,通向學校宏偉的壁畫教堂和繪畫室。
一個巨大的鍍金戒指鑲嵌在學校門口的四角形雕塑石院中發光。雕塑由青銅鑄造,象征著太陽,高度超過5米,由樹枝打結、鍍金而成!疤柕袼懿粌H是對雕塑作為一種物理媒介,和對藝術中豐富的文化語境的研究,更是一種對生命,對季節和節奏,植物和石塊的慶祝,與地球分享狂野的生命力!
向右滑動逛逛展
“燃燒到發光”
展廳內,來自七大洲土壤和透明蠟混合制成的14名裸體舞者雕塑,化作漂浮的天藍色云朵,在哥特式建筑風格、文藝復興和威尼斯巴洛克藝術的融合中天馬行空地飛舞,與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提香、卡爾帕喬和貝里尼等各種藝術家珍品并置,獲得新的藝術生命循環。
“展覽雕塑旨在創造一種完全當代的崇高,在這種崇高中,最小的蠟燭雕塑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太陽雕塑,或者是地球上的身體與充滿水的天空的星際結合,讓我們對生命的奇跡和奧秘進行深刻的反思!
向右滑動逛逛展
2022威尼斯雙年展
精選12個國家館
80個國家館多位大師打造
威尼斯雙年展的國家館建筑設計師中囊括了多位大師,如北歐館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挪威建筑師Sverre Fehn操刀;參與設計意大利館的Gio Ponti;Carlo Scarpa負責雕塑花園和委內瑞拉國家館,Alvar Aalto設計芬蘭館,及藝術家Bruno Giacometti構思的瑞士館等。
2018土耳其館
2018芬蘭館
國家館每年邀請各國知名建筑師或藝術家,打造一個可以展示國家當代藝術及設計的標志性舞臺,推出該國當代最具潛力和代表性的中青代藝術菁英之作品,每場展覽都是一次偉大的靈感迸發。
01
我們走過地球
We Walked the Earth
丹麥館
策展人:Jacob Lillemose
藝術家:Uffe Isolotto
“我們生活的當下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和不可預測,因為我們面臨著很多具有挑戰性的現實?諝庵袕浡S多希望與絕望,藝術使之成為物理現實!
生與死的戲劇
A DRAMA OF LIFE AND DEATH
丹麥館藝術裝置《我們走過地球》由三個半人馬組成的家庭,展示了一部關于生與死的戲劇, 歡迎參觀者進入一個由石塊和草料鋪成、充滿了斑駁的農舍空間。
在一個房間里,男性半人馬被懸掛在天花板上。在相鄰的房間里,女性半人馬躺在地上,生下了一個半人馬嬰兒。半人馬掙扎著應對我們當前不斷變化的現實的挑戰,體現了絕望和希望之間的動蕩狀態,反映了當今關于生命和死亡模糊性的深刻共鳴。
熟悉的元素被改變和扭曲,其中一個房間里掛著一只變異的火腿,農具散落在房間里,滲出藍色的液體。丹麥的田園生活圖像與怪異的科幻元素混合在一起,編織出超現實的世界。
“在理解半人馬和他們生活發生了什么時,悲慘還是充滿希望,有一種深深的不確定性。即使半人馬可能不是真的,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掙扎!彼囆g家說道。他們不尋常的形式,證明了為了適應我們不斷變化的新條件,不得不經歷的戲劇性和苛刻的過程。
02
音樂會
The Concert
瑞士館
策展人:作曲家Alexandre Babel, Francesco Stocchi
藝術家:Latifa Echakhch
Latifa Echakhch說:“我們希望參觀者在離開展覽的時候,能有一種從音樂會出來的感覺。音樂會時的節奏所產生的記憶碎片,仍然在回響!泵恳淮坞p年展都迸發出爆發偉大的藝術浪潮,以一種宣泄性的方式達到頂峰,但隨后卻又消失了,留下一片被遺棄的建筑的荒蕪景象
開始便是結束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end
瑞士館這場特殊的“音樂會”,探索了它們與光線和從中產生不同聲音的關系,將無常與宣泄化為陰郁的藝術殘片,和諧與不和諧充斥在展覽空間中,實現和消失的混合感覺。參觀者隨時間的倒流而變化的氣氛,開始逆時針的旅程穿越時間,對時間和身體的更全面的感知。
儀式與節奏之間
Between ritual and rhythm
祭祀之火,保護人們免受惡魔和疾病的侵害;鸺仁墙Y束又是開始,裝置藝術家Latifa Echakhch 以火的元素創造一種多層次的場景,復雜的方式將生命的循環展現在人們面前,創造出“晝夜交替”的視覺沖擊。
03
回旋
Gyre
韓國館
策展人:Young-chul Lee
藝術家:Yunchul Kim
藝術家和電子音樂作曲家Yunchul Kim用五件大型動態雕塑和一幅墻繪改變了韓國館。題為“Gyre”靈感來自威廉·巴特勒·葉芝1919年詩歌 《The Second Coming》,藝術家的跨學科實踐結合了技術和神話,將物質和粒子轉化為詩歌和哲學,旨在喚醒參觀者對開始和結束的連續循環的感官。
展覽現場
展覽的中心是50米長的Chroma V(2022)。這座蛇形雕塑如連接身體不同部分的中樞神經,算法生成的骨架盤互交錯,將所有的藝術作品和周圍的空間聯系在一起,詮釋著“世界是一個迷宮”,其中物質、時間、物體和生命相互作用。當它接收到《阿爾戈斯--腫脹的太陽》的信號時,雕塑開始脈動和呼吸。
Chroma V & Gyre
在展覽空間的一角,矗立著不朽的阿爾戈斯--膨脹的太陽(2022)。該裝置由數百個玻璃管組成,當它探測到μ粒子時,玻璃管會閃爍著光芒,發出的信號便觸發展覽中Chroma V裝置運動。作品反映了太陽內爆的碎片將如何創造新的世界。藝術家參考了這一宇宙事件,作為看待當前現實的一個鏡頭:所有的東西都會分散和聚集,重新照亮。
右|La poussière de soleils
阿爾戈斯--腫脹的太陽
La Poussière de Soleils(2022年)向法國詩人雷蒙德·魯塞爾的同名戲劇致敬。由蛭石制成,這種由Kim創造的新材料顯示出一種萬花筒般的顏色,只有通過特別制造的鏡片才能看到。謹慎地連接到設備、微型計算機和軟件,該裝置控制著與自身密度有關的光的波長。
04
夢想之后:我敢于蔑視傷害
After Dreams: I Dare to Defy the Damage
匈牙利館
策展人:Mónika Zsikla
藝術家:Zsófia Keresztes
Zsófia Kereszte在叔本華的刺猬困境基礎之上,以Antal Szerb 1937年的小說《月光下的旅人》中的情節作為聯想起點。作為小說主人公的神秘經歷的詩意比喻,以粉彩、閃亮的馬賽克瓷磚覆蓋的雕塑裝置的意義不斷變化。
展覽的四大單元中呼應著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探討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矛盾關系,探索人類能否從自我的牢籠和新時代的變化中找到蛻變,并尋找過去的碎片和集體意識以外的身份。
05
《心從嘴里出來》
“Com o corao saindo pela boca”
巴西館
策展人:Jacopo Crivelli Visconti
藝術家:Jonathas de Andrade
展覽的標題靈感來源超現實主義畫家Leonora Carrington的作品,每個人也可以成為想象中的某件東西。
藝術家de Andrade以其廣泛的作品而聞名,本次雕塑作品以身體器官作為主導,通過不同組合與顏色濾鏡,在流行文化中尋求一種的真理,而詭異的尺度與環境讓作品獲得更多隱喻的波動和解讀的復雜性。
他希望藝術設法闡述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癥結,并設法激發夢想,讓人們找到答案。
06
主 權
Sovereignty
美國館
藝術家:Simone Leigh
策展人:Eva Respini, Barbara Lee
“談到了個人和集體的自我管理和獨立的概念。主權就是不受制于他人的權威、他人的欲望或他人的目光,而是成為自己的歷史的作者!
以美國館本身為雕塑,Leigh用茅草裙和木柱覆蓋住古典建筑的外立面,作為對西方殖民、奴役黑人記憶的持續性反擊。圓形大廳畫廊中的“哨兵”,探討了黑人女性的身體和來自非洲散居地的熟悉圖像,聳立在所有從她下面經過的人面前。
最后一個房間的雕塑帶來了色彩。作品的深度和美感突出了黑人女性的力量和毅力的美麗而深刻的沉思。
07
知識花園
The Garden of Knowledge
烏茲別克斯坦館
策展人:Sheida Ghomashchi,Space Caviar建筑工作室
藝術家:Dixit Algorizmi一個帶有反光鋼階的室內花園
向右滑動逛逛展
藝術家以伊斯蘭教傳統花園作為聚會和交流的場所,把空間設想為一個冥想、創作的地點,激活了新的“知識花園”,在這里,來自藝術生產領域內外的不同聲音可以交匯和重疊起來。
到處懸浮著像云朵般的藍紫色干海薰衣草堆,花卉雕塑被拋光的鋁制地板層層反射,充滿整個空間,創造了一個夢幻般的抽象景觀。它在不屬于某個單一的領土,而是存在于眾多平行的關聯和實例中。
展覽以當代藝術實踐的鏡頭來探索它們被遺忘的根源,從新的角度考慮藝術、科學、技術、哲學和創新歷史的軌跡,和那些被時代忽略的文化共鳴,為雙年展重塑一個經過技術增強的研究、思考和實驗的空間。
08
精明的外交
Diplomazija Astuta
馬耳他館
策展人:Keith Sciberras, Jeffrey Uslip
藝術家:Arcangelo Sassolino, Giuseppe Schembri Bonaci, Brian Schembri
《施洗者圣約翰的斬首》|卡拉瓦喬
將卡拉瓦喬的馬耳他祭壇畫《施洗者圣約翰的斬首》重新想象成一個動態的雕塑裝置。通過感應技術,熔化的鋼滴從空中落入七個長方形的水盆中,每一個都代表著《斬首》中的一個主題,明亮的橙色余燼與水接觸后發出嘶嘶聲,代表著人類自我毀滅的能力。
“時代精神”
展覽將卡拉瓦喬的內在主題重新置于現代生活之中,促使觀眾在一個沉浸式的黑暗空間中體驗圣約翰被處決的悲劇,過去的不公正被調和,共同的人文主義原則在未來得到維護。
展館通過當代雕塑語言和創新的圣經敘事方式,呈現一種超越性的文化體驗,讓觀眾可以想象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欺騙、媒體操縱和思想的武器化以融化的鋼鐵的形式體現了當前的時代,展示了藝術如何能夠代表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理想。
09
“軟機器”和她憤怒的身體局部
Soft Machine and Her Angry Body Parts
奧地利館
藝術家:Jakob Lena Knebl&Ashley Hans Scheirl
策展人:Karola Kraus
60年代初,William Burroughs在其小說中將人體描述為一臺 “軟機器(Soft Machine)”,不斷地被“巨大的、饑餓的寄生蟲主機”所圍困。而在當代的語境下,隨著人類和機器的互動和融合,不斷地產生新的論題。
今年奧地利國家館化身為一個開放的舞臺,被柱廊劃分的空間在視覺上卻可以相互對話。繪畫、雕塑和照片,通過紡織作品、寫作和視頻等各種材料、操作模式、符號和形式似乎在兩種展示方式之間搖擺不定,并被重復和鏡像化。
兩位藝術家的聯合裝置的特點各不相同、看似矛盾的空間、風格和類似象形圖的符號的動態并列和交織,它們都試圖用自己的特殊裝置來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反之,參觀者在兩者之間來回穿梭,也成為這個空間的主角。
10
疲憊之泉。漲水
The Fountain of Exhaustion.Acqua alta
烏克蘭館
藝術家:Pavlo Makov
策展人:Lizaveta German, Maria Lanko, Borys Filonenko
(Acqua alta在意語中為:水位上漲,也指淹沒城市的場景)
Makov的這件作品最初從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市經歷的一場生態災難(1995年大雨淹沒了該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溢出到河流中,迫使當局關閉自來水供應六周)中獲得靈感。這組動態雕塑由一系列漏斗組成一個正三角,可憐的水量從上到下分批漏出,反映了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資本用去應對金融危機和基建的前蘇聯小國的困境。
“疲憊之泉”, 1995. Drawing, paper, 40x49 cm. Courtesy Pavlo Makov
走出創作背景,該作品的“疲憊”在很多層面上反映著全球化的普遍問題。在社交媒體泛濫、流行病和經濟衰退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對自然的資源枯竭和人際關系的信任正在逐步失去積極心態。
2017年,最大版的 Pavlo Makov 的“疲憊之泉”在利沃夫的 Andrey Sheptytsky 國家博物館展出。
“疲憊之泉”細節
11
元境
Metaspace
中國館
藝術家:劉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組
策展人:張子康
今年中國館以“元境”為主題,著力從個人與技術層面去呈現中國藝術的發展體系,反映中國當下的社會現象,以及對未來的思考。主題靈感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學中以 詩為景,將“境”所呈現的生態或系統形象與當前“人類-技術-自然 ”的背景聯系起來。
“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詞匯,而“元境”旨在以傳統文化中的“境”為原則概念,持“元”所表示的超越時間的態度,探索人類為未來的共存所設定的文明標志。
12
重置結構
Relocating a Structure
德國
藝術家:Yilmaz Dziewior
策展人:Maria Eichhorn
“德國館在幾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代表了對藝術家的挑戰。每一次解構的嘗試都會讓人再次面對它!
藝術家Maria Eichhorn最初的想法是在雙年展期間德國館原址上將重新組裝,留下一個空曠的空間。相反,Maria Eichhorn剝離了石膏層的墻壁,揭開建筑建成以來歷史的外衣,露出場館地基碎石和水泥支撐,并決定根本不展示任何作品,表現出對社會現狀的強大抵抗力。
向下滑動逛逛更多國家館
荷蘭館
埃及館
UAE館
沙特阿拉伯館
日本館
哈薩克斯坦館
2022威尼斯雙年展
主題館
中央館&軍械庫
Carlo Scarpa設計的花園
群星薈萃
12世紀的一場大火燒毀了散布在威尼斯的船塢,隨后拔地而起的軍械庫,興盛與衰敗、挑戰和機遇的交替之間,在地中海播下了歐洲中世紀和近現代文化的火種。
KATHARINA FRITSCH 1956, Germany
跨越歷史和時代為藝術提供了創作的搖籃,雙年展見證了威尼斯的興衰與現代文明的崛起,開啟了新的對話、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促使人們反思不斷藝術史。
來自58個國家的兩百多名藝術家,包括其中有180多名全新藝術家面孔,在國際藝術展覽中大放異彩。
GABRIEL CHAILE1985, Argentina
展覽現場
藝術家之間更多流動與聯結,讓本次雙年展女性藝術家的力量不可忽視,已故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受到更多關注,藝術文化潮流正在影響著全社會發生轉變。
展覽現場
MERIKOKEB BERHANU1977, Ethiopi
主題“夢之乳”正呼應這共生關系,從個人身體到技術、地球之間的協同出發,以想象力構建起藝術與人類和社會之間創新式紐帶。
在這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下,
國際藝術展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又該如何面對未來?
藝術為人們在過去兩年的時光中,
尋找新的相遇、和解、共生以及變革可能性。
--雙年展席策展人Cecilia Alemani
重磅福利
LUCKY CHANCE
全國9城18店都可尊享法式奢護
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寫下您的感想。為答謝大家鼎力支持,我們聯合來自法國FILLMED菲歐曼醫學抗衰老中心特別送出6份120分鐘肌膚灌注體驗卡(一次),價值2980元/份!歡迎分享留言評論,將精選送出禮物。
地產開發商傳播合作 | 地產設計顧問咨詢| 國際品牌
商務聯絡
info@網址未加載
010-8860 0030
Designwire設計腕兒獨家首發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歡迎大家將設計腕兒設為‘星標’公眾號
第一時間接收精選內容